“It is Possible!” 名人故事

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但可能因为别人的一句:“Impossible!这是没有可能的。”便放弃了实践的机会。当然,梦想要能实现,过程必定会遇到很多障碍和困难,但“万通保险小太空人训练计划”的口号 – It is Possible! 便一直鼓励大家不怕困难,为实现理想而勇往直前到底。以下的人物充分体现了 “It is Possible!” 精神。他们的故事可有唤起你追求梦想的热忱?

(相片来源: 万通保险)
曹星如
香港“神奇小子”

“香港人是可以的!”这就是我们的“神奇小子”曹星如。
曹星如Rex为香港首位职业西洋拳拳击手,在其职业拳击生涯创下22连胜不败纪录(截至2017年10月),被冠以“神奇小子”的外号。Rex曾在不同行业面对沉闷刻板的工作,人生欠缺方向和目标,直至当上职业西洋拳拳击手,胜出第一场比赛后获得全场观众的赞赏和欢呼声,令他坚持在擂台上打拚,并屡创佳绩。
凭着 “It is Possible!” 的精神,Rex突破个人极限,继续向着其梦想迈进。

(相片来源:苏桦伟社交网站)
苏桦伟
香港“痉挛飞人”

“我以为,他以后都要走得比人慢,最后,他跑得比人快!”苏桦伟妈妈的一句,道出了这位痉挛飞人创造奇迹的人生。
苏桦伟,自小就患有痉挛,4岁才学会步行。尽管如此,他靠着坚毅不屈的精神,克服自身的障碍,从15岁起参加体育赛事,夺得多面奖牌并多次刷新世界纪录,目前是男子100米及200米伤残人士世界纪录保持者,被喻为“痉挛飞人”。
跑了十多年,凭着对跑步的坚持与热诚,苏桦伟战胜了先天性缺憾,跑出“It is Possible!”的人生。

(相片来源: 美联社)
鲍加纳
奥地利极限运动家

“我们想进一步突破人类的界限。”(“We want to push mankind's boundaries out a little further”)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极限运动家鲍加纳 (Felix Baumgartner) 在高达39公里的太空边缘一跃而下,缔造了人类自由落体最快的速度及人类乘搭气球抵达最高高度这两项世界纪录,更成为首位在没有借助任何运载工具的动力下冲破音速的人。
这项计划的目的并不纯为打破世界纪录,有关单位更希望藉此计划的成果,发展出新一代的加压太空衣。为应付这项突破人类极限的挑战,本身患有幽闭恐惧症的鲍加纳,于过去数年不断接受各种艰巨的训练。奥地利总统费雪(Heinz Fischer)事后更赞扬鲍加纳:“他靠着勇气和毅力完成壮举,奥地利以你的成就为荣。”

(相片来源: barackobama.com)
奥巴马
美国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我长大后想要当总统” – 这是奥巴马儿时在作文上所写的。那时他这样说出自己的梦想,全班同学即时大笑起来。数十年后,奥巴马将这个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 Possible。
奥巴马于去年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立国以来第一位黑人总统。在他的胜利演说中,奥巴马强调自己是全美国人的总统,亦呼吁美国人在这困难时刻,不论何种性别、种族或肤色都要团结起来。
在发表演说时,奥巴马时常带领群众一起高喊的口号“Yes We Can (我们做得到)”,与It is Possible有着相近的意义,同样是勉励大家为着理想勇往直前。

(相片来源: CHINA.ORG.CN)
翟志刚
实践中国人首次出舱活动

2008年9月27日,下午4点43分,中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轨道舱即气闸舱的舱门,以“头先脚后”的方式离开飞船,对着安装在推进舱外的摄影机挥手,在太空挥动中国国旗,顺利完成中国人的首次出舱任务。
儿时的翟志刚一直梦想成为航天员,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飞上太空。少年时曾因年老的母亲要辛劳地支撑着家庭而想过放弃念书。但母亲却鼓励儿子不要放弃,必需要努力读书,实现梦想。
翟志刚一步一步向着梦想进发,先考上了空军飞行学院,先后担任飞行中队长和飞行教员。1996年,翟志刚接到通知参加太空人初选体检,由于他的心理质素和生理功能各方面都达到指标,故顺利入选。翟志刚先后在“神五”及“神六”两次航天任务入选了后备梯队,距离圆梦只差一步。最后于2008年的“神七”任务被选出执行出舱的重要任务,完了航天梦!

(相片来源: 明报 )
李丽珊
香港风之后

外号“珊珊”的李丽珊是长洲居民,自幼在舅父黎根的指导下练习滑浪风帆,17岁开始参加比赛,19岁成为香港代表队成员。她多年来获得多个国际比赛奖项,最令人振奋的是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的女子滑浪风帆金牌,是首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取得历史性的奥运会金牌。
她在夺得奥运金牌后向记者分享心声,更激励香港的运动员说:“香港运动员唔系垃圾”。这传颂一时的名句源于珊珊在1990年代一次代表香港参加欧洲滑浪风帆锦标赛时,曾遭一些欧洲参赛者对香港代表微言,指香港运动员是垃圾,为何可以得到参赛资格。珊珊夺得奥运金牌终可一吐乌气。珊珊的成功印证了只要肯努力,什么事皆有可能,香港的运动员绝对可以在国际大赛上争取到佳绩。

(相片来源: hawling.org.uk)
霍金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十三、四岁时已立志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可惜的是,不久霍金患上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本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勇敢地面对身体上的缺陷,继续致力于研究工作。
虽然四肢不能活动,但丝毫没有阻碍寻求真理的热诚。有“现代爱因斯坦”之誉的霍金,提出多个宇宙论及量子引力的理论,对现代科学影响深远。霍金一生贡献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勇于探索的热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

(相片来源: jsc.nasa.gov)
Marsha S. Ivins
美国太空总署女太空人

美国太空总署太空人 Marsha S. Ivins曾5次执行太空任务,太空飞行时间超过1,300小时。个子娇小的Marsha自十岁起便立志成为太空人,但却不被双亲看好。藉着坚定不移的意志和信念,Marsha首先在大学选修太空工程,朝着太空人的路进发。
大学毕业后初期,美国太空总署只招募男太空人,但没有磨灭Marsha的升空梦想,她继续在美国侯斯顿庄士敦太空中心当工程师,丰富自己的航天知识,默默地等待机会来临。后来,太空总署取消了太空人性别的限制,但Marsha当太空人的路仍然困难重重。她先后于1978年及1980年参加太空人面试,但都没有成功,但凭着永不言败的精神,终于在1984年当选为太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