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伯太空望远镜

(相片来源: NASA)
哈伯太空望远镜,是以天文学家爱德温·哈伯为名,在地球轨道的望远镜。哈伯望远镜接收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并将各种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回地球。由于它位于地球大气层之上,因此获得了地基望远镜所没有的好处:影像不受大气湍流的扰动、视相度绝佳,且无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还能观测会被臭氧层吸收的紫外线。
彗星

哈雷彗星与银河(相片来源: NASA)
彗星是比较细小的星体,由冰块、尘埃及气体所组成,大致上分为彗核、彗发及彗尾。有时彗尾很长而且相当光亮,是彗星最显眼的部分。彗星是太阳系中的小成员,它们以偏心率较大的椭圆形轨道环绕太阳运行。著名的哈雷彗星的周期为76年,历史上人类曾多次观测到哈雷彗星,上次观测到哈雷彗星是在1986年。
流星雨

(相片来源: NASA)
当宇宙中的流星体以高速进入大气层时,其温度上升,并产生光线,于是形成流星。有时天空中会出现多颗来自同一位置的流星,称为流星雨。一般来说,流星雨高峰时只会维持几小时甚至更短,但其活跃期可有十数天或以上。流星雨在每年皆会重覆出现,例如“四月天琴座流星雨”、“十二月双子座流星雨”等,但是每年的流星数目皆可能会有所不同。
太阳黑子

(相片来源: NASA)

(相片来源: NASA)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黑暗区域,主要是在光球层上发生,但是对比其他在光球层的太阳活动,太阳黑子的温度相对地比较低,只有约4000度。黑子的生命很短暂,太概只有数天至大约三星期的寿命。黑子很少会单独出现,大部分时间都是整群的出现;而且黑子出现的多寡频率被发现有一个十一年的周期,每次周期开始之时,黑子都会出现在离开太阳赤道较远的地方,然后黑子的数目会不断增加并不断接近赤道,著名的“蝴蝶图”就是因纪录太阳黑子出现的位置及时间而得出来的。
冥王星

(相片来源: NASA)
冥王星本来是太阳系中的其中一颗行星,但是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第五号决议,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
冥王星是在1930年2月18日被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发现的。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是59亿公里,是地球与太阳平均距离的40倍。冥王星公转的速度比地球缓慢六倍,它的轨道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形,所以要花248地球年才能完成围绕太阳一圈。由于距离太阳太远,所获得的太阳光只有地球的九百分之一,所以冥王星的温度是十分寒冷(从-218℃到-240℃)。
冥王星被列为矮行星的原因
根据国际天文联会为太阳系内“行星”及其它天体的新定义,由于冥王星未能清除其轨道上的其他星体以及其轨道有部份与海王星的轨道重叠,因此联同谷神星及阋神星被拨归类为“矮行星”。
矮行星的定义- 在围绕着太阳的轨道上运行
- 有足够的质量以产生引力达至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似球形)
- 没有使其轨道附近清空
- 不是卫星
除卫星外,其他围绕着太阳运行的天体则统称为太阳系小行星。
行星新定义

(相片来源: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06年8月国际天文联会在布拉格举行了会员大会,并在会议上进行了行星定义的投票。以下为有关太阳系行星的新定义∶
行星的定义
- 在围绕着太阳的轨道上运行
- 有足够质量以产生引力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似球形)
- 已使其轨道附近清空
八十八个星座

(相片来源: 香港大学)
天上有无数的星星,而古人利用他们的想像力把天上的星星连成不同的图案,把它们变成一个个星座,并为每个星座创作出精彩的神话故事。由于每个地方的人类都有不同诠释的星座故事,所以在1930年,国际天文联会正式把整个天空划成为88个星座,更为每个星座清楚界定每一个星座的边界。所以每一个星都只会属于一个星座。
黄道十二宫
太阳环绕在天球上的轨迹被称为黄道,而黄道在天球上经过的星座则称为黄道十二宫。该十二个星座分别是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山羊座、水瓶座和双鱼座。实际上现在的黄道是还经过了第十三个星座 – 蛇夫座;但是因为根据传统的习惯,蛇夫座通常都不会被列入黄道星座之内。
火星探测车 - 好奇号

(相片来源: NASA)
美国太空总署于2011年11月26日利用太空船把好奇号(Curiosity Rover)发射至火星。2012年8月6日,好奇号成功着陆在位于盖尔撞击坑(Gale)中的伊奥利亚沼(Aeolis Palus)。好奇号的大小好比两辆小型高尔夫球车。它既是探测车,也是科学实验室,车上配备了完善的实验设备,亦能就地进行多种检测工作。好奇号的主要任务是探测火星上的水份、气候及地质,亦会探测盖尔撞击坑内是否曾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
日冕

(相片来源: ESO)
日冕是太阳最外层的大气,向外延伸数百万公里。只有在日全食时或使用日冕仪,我们才可以看见日冕。日冕的温度高达约摄氏110万度,科学家直至现时仍未确实找到高温的原因。太阳磁场在日冕中造成空洞,太阳风的粒子便是从这些空洞中逃脱并涌入太阳系。有人认为,磁场或许就是导致日冕产生不寻常高温的原因。
类冥天体

(相片来源: NASA)
国际天文联会把类冥天体定义为“在比海王星更远的区域中环绕太阳运转的矮行星”。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十几颗类似冥王星的较大天体。其中阋神星、鸟神星和妊神星已经正式归类为类冥天体。这区域从海王星轨道一直延伸至冥王星轨道以外很远的地方,当中还有数百万个天体绕着太阳运转。天文学家相信,其中直径大于100公里的至少有7万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