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 “It is Possible!” 故事

成就星之梦想 全凭坚毅意志

“万通保险小太空人训练计划”对不同的小朋友来说,有着不同意义。对2007年的小太空人陈颖言(Christopher)来说是“成就梦想”;而应届小太空人陈颂雯(Joanne)则是“挑战自我”。相同的是,为了达成星之梦想,他们都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屡败屡战成就宏愿,凭借的就是坚毅的意志。

经历两次的失败,Christopher自言从不感到灰心或失望,取而代之是争取的决心。“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失误在那里,第一次是中文表达能力,第二次是体能欠佳。”

Christopher第一次参加计划是在2003年,当时他不足8岁,自小已喜爱探索太空知识的他,感到计划会令他的航天知识有所增进,并有机会见识其他事物,于是便参加选拔。这次的失败为他带来更大的动力,面对自己的不足,他用了两年时间补习中文,如今他已能用中文与人沟通,且对答如流,丝毫没有留下哑口无言的痕迹。隔年再一次面对挑战,可是又被自己的体能打败,再尝落选的滋味,这时他的决心更强,更无放弃之念,因为:“当小太空人就是我的梦想!”

经过两年的锻炼,颖言确是扎实了,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表现更为理想,终于“金榜提名”冲向无穷的宇宙。

无独有偶,陈颂雯也是从落败走过来,才能完成她的梦想。“起初的确有点灰心失望,很想放弃。幸好父母一直鼓励我,当心情平伏后,便决定再试一次。”

Joanne是个充满自信的女孩,最初决定参加计划,也明白只有精英才能出线,但仍向难度挑战。经过与父母一起检讨,发觉自己心态上未有调适,问答环节存在不少改善空间。知所不足作出改善,经过与父母不断的讨论改进,期间又经常一起上网或到图书馆,搜寻有关太空的资料,加上有了上一次经验,以轻松的心情应付,太空旅程终可成行。

从Christopher和Joanne成为小太空人的过程中,可见小太空人必备的特质 ─ 坚毅。他们小小年纪,都能勇于面对失败,检讨不足加以改进,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做得到。不过,在他们背后,也不能缺少在背后一直默默支持的父母,在他们失意时给予鼓励,在他们努力时在旁加油。

Joanne父亲就有这样的体验:“女儿落败,我感同身受。不是因为未能出线,而是觉得在遴选的过程中,我未尽全力,有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我希望协助女儿在过程中学习到坚毅和自信,就是在倒下的地方,重新站起来,与她一起再走一趟,也同时重拾我的自信和坚毅。”

的确,计划的重点在于过程而非结果,小朋友在遴选过程中跌得愈多,他的得着就愈多,Christopher用了5年时间成为小太空人,他的得着是学懂中文和认识了很多朋友,也学懂如何与人相处,知道人与人之间亘相协作才能成就伟大的任务,当中讲求合作性的模拟太空任务就令他大开眼界。

那么,家长们又有何感受呢?就是发现子女的成长。Christopher的母亲在这种欣喜中度过了5年。“在美国的升空训练中,我察见儿子前所未有的领导才能,独当一面地指挥穿梭机的升空和降落。这时我知道这5年的坚持没有白费,在过程中,他学了很多,并潜移默化地于重要关头发挥出来,儿子真的长大了、成熟了。”